| | 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审判业务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庭审录播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

 

中国梦,法院梦

发布时间:2015-12-16 14:56:54
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中国梦,法院梦

   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,社会公正问题也越来越为政府所重视。实现社会公正,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,也是进入攻坚期的中国改革的内在目标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《复兴之路》展览时指出,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。”这一时代解读,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,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,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。中国梦是民族的梦,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。

    一、在追求公平正义中圆法院中国梦

    中国梦的动力来源其中之一即是:追求公平公正,民主法制。司法正义与公正审判是法官永远的职业梦想和价值追求,是法治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司法的公正依托个案来实现,唯有个案公正才能重塑司法公信力。历史和现实说明,越是接近梦想,前进的路就越是艰辛。社会公正、机会公平,和每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,看似抽象的制度,其良好运转,维护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公平,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。人的家庭出身、先天禀赋是无法选择的,政府的责任不是去消灭这些差异,而是保证每个公民都站在同样的权利起跑线上。只有权利平等,维持有尊严的生活,才能保证中国梦的实现。在通往幸福人生的赛道上,没有人有资格抢跑。

    “理国要道,在于公平正直。”自古以来,民众都期盼良善而有作为的主政者能够实现社会公正。好的主政者往往可以为社会的公正和发展创造条件,但在现代社会,社会公正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良善的制度和法律。就目前而言,让公正成为社会保持健康活力的稳定器,衡量人们满意度的天平,应以十八大确定的权利公平、规则公平、机会公平为导向,加强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建设。。

    国家要让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有盼头、有奔头,让每个人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靠,推动人民维持有尊严的生活,这样才能保证无数中国梦的实现。人民法院,更应该力图使每一个案件都得到公平处理,这样才能保证权利公平的法治社会,保证每个人的梦想不因不公而受挫, 只有权利平等,维持有尊严的生活,才能保证中国梦的实现。 “公生明,偏生暗”,公平政治的推行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,是中国社会未来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。

    二、在司法改革中圆法院中国梦

    中国梦,法院梦。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,我国司法改革也迎来了春天。司法公正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,对促进社会安定有序,保护合法经济行为,推动依法行政,培育法制观念等都具有重要作用。只有进行司法体制改革,才能使司法不断走向公正,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。当然司法改革作为国家政治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,很多具体环节和步骤不仅理论上要有可行性,而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。因此,司法改革就必须以渐进的方式稳步进行,使司法权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工具。

我国《宪法》第一百二十六条中作了明确的规定:“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,独立行使审判权,不受行政机关、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”。为了确保司法独立,应当进行司法体制改革。司法体制改革“是个系统工程,除了修补性措施外,更需要相配套协调的各项制度措施,改变司法地方化、行政化、非职业化的现状。赋于法官独立地位和享有全权审理和裁判案件的权力,重视和强调法官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,保障法官的自由裁量权,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主要目标。

    完善法官选拔制度,从学历、法律工作经历等方面提高法官职业准入的“门槛”,同时,也需严格法院领导班子的准入制度,建立科学的法官评价体系和程序,建立法官继续教育制度和保障、惩戒制度等。 司法工作人员不仅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,而且要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。为了充分保障司法权的正确行使,及时有效的矫正司法不公现象,就有必要建立司法巡查制度,不断提高广大法官的司法业务能力,确保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,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。不仅要重视内部监督,更要发挥网络、传媒等外部监督的积极作用,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对司法工作的监督,除了对裁决结果的公正性监督外,更应当注重司法程序公正性的监督。

  三、在司法实践中圆法院中国梦

   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建设司法公信,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。确定法院和法官的追求目标,做出法院工作的一流答卷。要把实现伟大中国梦和法院工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,树立法治权威和司法公信力。特别是对司法公信力的提升,要有明确的规划、目标和路径。法院充分认识到只有打造一流队伍、争创一流业绩,才能保证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。

    明确当前面临的新的形势任务,进一步增强紧迫感、危机感,确保高位求稳、稳中求进。要重点解决好科技的问题和法官的问题,特别是要充分调动法官的积极性,在观念上、思想上、作风上下功夫,规范司法行为,教育好、培养好法官,鼓励他们不断提升业绩。要围绕提升核心指标,把法律的要求和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很好地结合起来,防止简单地就案办案,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、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
    把实现伟大“中国梦”与服务大局紧密结合起来。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凝心聚力、齐心协力,法院工作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实现伟大中国梦密切相关。要通过开展关于“中国梦”的主题教育活动,进一步解决服务大局的观念问题、认识问题。要把服务大局摆在法院工作重要位置,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、主动性,在推动法院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,积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。要立足法院审判工作,积极向前、向后延伸审判职能,提出司法建议,防范诉讼风险、法律风险,避免形成一些政策上、执法上的被动局面。加强对人民调解的指导,积极推进社会矛盾纠纷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,促进社会稳定和谐。

    把开展“中国梦”主题教育活动与做好司法为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。要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,结合最高法院部署的“改进司法作风教育活动”,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,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司法为民工作,让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更加满意。要不断完善司法为民措施,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功能,特别是在人民法庭立案等方面,切实做到方便群众,减少群众讼累,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。要进一步加强执行工作,加大执行公开力度,提高执行标的到位率,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申请执行人要加大司法救助力度,积极解决民生之困,切实避免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引发矛盾纠纷冲突。要积极做好小额诉讼工作,特别是在人民法庭要认真开展小额诉讼,充分运用便民诉讼制度形成的一些诉讼便利,有利于老百姓解决纠纷,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制度的优势和优越性。

    梦想是美丽的,它是最美的期望;梦想是充满力量的,它可以激发人身体里无限的潜能。中国梦要的是国泰民安、经济发展、政治清明、文化繁荣、更要社会和谐稳定,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,是法院的中国梦。

作者:姜飞飞,新兴区法院民二庭代理审判员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